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99%的企业数量,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近两年,受疫情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影响,中小企业生产和发展承受了不少压力,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如何聚焦中小企业难点、痛点,帮助其纾困解难?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表现亮眼,如何进一步完善政策,使其发挥出更加强劲的韧性和活力?助推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还有哪些有力措施?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做客中国之声两会特别节目《央广会客厅》,详解促进中小企业稳定健康发展新举措。
中小企业涉及各行各业,与民生息息相关。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发展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服务业中小企业受影响更为突出。为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渡过难关,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形成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长短政策“组合拳”。今年2月18日,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发布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措施18条、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措施43条,对稳定中小企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各部门出台针对中小企业支持政策25项,各地出台政策文件52个,涉及减税降费、资金支持、融资促进、稳岗扩岗、权益保护、扩大市场需求和专精特新发展等多个方面。在一系列惠企政策支持下,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了19.9%和25.6%,两年平均增长9.9%和16.8%,增速高于疫情前。但中小企业也面对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徐晓兰说:“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中小企业稳,宏观经济大盘才会稳。为帮助中小企业有效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释放更多政策红利,同时坚持纾困和培优两手抓,努力推动扩大总需求,为中小微企业稳预期提信心创造宏观条件。
我部将把宣传好、解读好、落实好这些惠企惠民政策,作为当前大事要事抓好抓实抓细。3月份将在全国范围启动“一起益企”服务行动,3月当月服务中小企业300万家(次)以上,全年累计服务3000万家(次)以上。每年6月份,是‘中小企业服务月’,我们会组织地方送政策、进园区、进企业,还要加强法律咨询和服务,增强中小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通过多种维度提升中小企业的能力。”
截至目前,工信部已经公布了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徐晓兰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中小企业群体中的优秀代表,是高质量发展的标志:“工信部分四个梯度培育优质中小企业,第一个梯度是量大面广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第二个梯度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第三个梯度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第四个梯度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目前,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62家,带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企业11.7万家。”
徐晓兰指出:“中小企业要真正成为‘专精特新’企业,从发展目标上,要以成为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配套专家’为目标,专注并深耕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从发展路径上,要发挥中小企业优势,进一步强化创新。‘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面对什么发展形势,都要始终坚持从创新找出路、想办法、谋发展。从发展结果看,要实现从相对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质量、弱品牌走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质量、强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徐晓兰说:“十四五”期间,将通过中小企业“双创”带动孵化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十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千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逐步构建起“百十万千”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2022年,国家层面拟新培育3000家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各省扩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规模,同时全面启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并针对不同群体企业的发展阶段和需求,分类施策,精准扶持。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徐晓兰今年带了三份提案上会,除了进一步为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言献策,她还专注于工业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我担任了三届政协委员,一共提交了50多份提案,涉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机器人等领域,这些提案源于我们平时做的大量调研,在调研中能够了解更多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交更多可落地的措施或建议。”
徐晓兰指出:“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去年规上工业中的中小企业的表现亮眼,但还是有一些中小企业受到了多重的考验。去年出台了许多支持政策,政策落地也在不断加强。今年两会我准备了《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案》。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有效提升中小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此外,围绕工业互联网和数据要素,我还准备了两份提案,分别是《关于进一步凝聚工业互联网发展共识 强化工业互联网政策支持的提案》《关于激发数据要素潜能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